fbpx

足球週刊專欄106期:走線?

【世界盃心理決戰(三) 走線?】–足球週刊運動心理專欄

作者:翁健輝Nathan Yung(亞洲運動心理專業聯會會長 www.asppa.hk
足球週刊第106期-香港版 www.fb.com/footballweekly.hk

策略地輸掉一場賽事,似乎能為己隊創造未來對陣上的優勢。這不單在足球,在任何運動的淘汰賽事也可能會發生。然而,輸一場賽事就真的只關乎一場波的輸贏嗎?從心理角度看,似乎大家未免看得太簡單。策略地輸波,可能會「有手尾跟」。

英格蘭分組賽最後一仗大戰比利時,遭逢敗陣但似乎沒有什麼人不高興,原因是英軍似乎”走得一條靚線”。英格蘭領隊修夫基強調沒有存心走線,只希望在這場無關晉級的大戰中,盡可能讓主將多休息。但不少人卻心中有數,樂於看見英格蘭成為小組次名而落在下線爭逐,好在晉級過程中避開巴西及法國等強隊;更適逢西班牙16強意外出局,令英格蘭今年的世界盃行程突然看漲,甚至出現了名句losing a match in order to win the tournament(輸一仗去贏個大賽)。

有一系列關於心理動能(psychological momentum)的研究,正正針對那些刻意在淘汰賽存在走線想法的人仕,作出當頭棒喝。行為心理學家一直強調,一場勝仗或一場敗仗,絕對不只是關於單一一場賽事的勝負,而是有延續性,所以一個隊伍的連勝與連敗,是有科學根據的。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是關於人體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的研究,睪固酮主管個人的支配慾及權威感,從而影響一名運動員的自信心、冒險精神及競爭意識。筆者在上年的專欄中,亦以這項研究分析過車路士於2015-2016年球季,眾將叛離摩連奴及以惡劣表現導致其在季中被辭退的事件,令新帥上任後狀態依然低迷的原因。所以,刻意地放軟手腳,將運動表現作刻意低水平的操蹤,是會有負面甚至災難性的後果,這不容被忽視。

是屆世界盃往往出現弱優強劣的狀況,被看低一綫的「弱旅」往往有令人驚喜的表現甚至戰勝傳統強隊。似乎傳統的承傳(legacy)比不起臨場狀態的重要,這令「心理動能」的影響更顯得關鍵。關於睪固酮在提供心理動態的影響,研究是這樣做的:在一場賽事完結後向指定隊伍和球員所收集得的樣本,與下一場賽事開場時間向同一隊伍和球員收集的樣本,作出對比。經過多次的對比分析後,發現第一場賽事完結的睪固酮指數與第二場賽事開始時的睪固酮指數,居然有明顯的相關性。亦即在一場輸掉的賽事後所導致的低睪固酮指數,是會導致下一場比賽開始時的低睪固酮指數。而第二場開始時的低睪固酮指數會影響到球員的支配慾和自信心,令到第二場也有可能因此輸掉,結果第二場完結時的低睪固酮指數,又再一次導致第三場開始時的低睪固酮數字……由此可見,連敗就容易發生。相反亦然,第一場賽事勝出時的高睪固酮指數,亦會導致第二場賽事的高睪固酮指數,令第二場表現能延續第一場勝仗帶來的強勢,導致連勝的出現。

瑞士行為學家Alex Krumer的團隊在2016年作出了同系列研究,增加了性別在「心理動能」上的分析。結果發現,原來心理動能對「走線」的影響,竟然只在男性身上發生,似乎女性並沒有受相關因素所影響。男性在一場賽事的勝利或失敗後會有顯著的睪固酮水平差異,但女性的睪固酮指數幾乎不受一場賽事的勝負所影響,這是一項非常有趣的發現。

姑勿論英格蘭國家隊是否存心走線,進入十六強後似乎沒有容易踢的賽事。哥倫比亞是第一關、雙瑞是第二關,這幾隊也在分組賽展現出強勢,英格蘭要如坊間期望能「較輕易」步步高昇的話,還是儘量忘記所謂的下線「優勢」,而竭盡全力作好對抗巴西及法國的決心去應付十六強甚至八強賽事,才不至於令一眾英粉再一次的失望。